【烟台日报】烟台高新区海博社区的“幸福密码”
社区连着千家万户,是百姓安居乐业的家园,承载着每个人的幸福梦想。
惠民大集上,各类服务免费“放送”,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服务;有了烦心事,来社区党支部唠一唠,居民诉求有人倾听;独居老人有人照顾、儿童活动丰富多彩……在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博社区,幸福触手可及。
近年来,海博社区以党建为引领,依托小区党支部、红色业委会、红心物业、志愿团队、双报到单位、社区达人等力量,创新开展社区治理,搭建共建、共治、共享平台,为居民打造出“精细服务 幸福海博”美好新家园。
党建引领 “微治理”撬动“大幸福”
昨日上午9点,银海熙岸小区党支部书记王连峰准时出现在小区党群驿站。在这个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王连峰带领小区6名退休党员和志愿者,成立了“365值班室”。他们自发进行值班,接待居民来访。
“我虽然71岁了,但还想为咱们小区居民出点力。”退休党员张振国向社区主动请缨。一张桌子、几把椅子,他们在简单的办公场所里办着不简单的事,认真地记录着每个居民的问题,为他们答疑解惑。“我们不怕来的人多,也不怕要解决的事多。相反,来的人越多越好。”王连峰说。
有事没事到驿站来坐坐,读读书、看看报、聊聊天,有了烦心事来这里反映一下,已成为银海熙岸小区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
海博社区成立于2020年11月,辖海天雅筑、紫御公馆、保利爱尚海、银海熙岸四个小区,有76栋楼、4437户居民,目前入住5432人。社区成立时间短、底子薄,居民来自五湖四海,是典型的“候鸟型”社区,人员流动频繁,社情民意较为复杂。
自从来到海博社区,社区党总支书记张力蕴的手机就没关过机。她保持手机24小时在线,随时随地解答居民的咨询。在她的带领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将上班时间提前半小时,下班时间延后半小时,为居民提供错时制、上门制、预约制服务,打通服务居民的“最后一米”。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管好‘小事’就是治理‘大事’。”张力蕴说,社区听民声、解民困,坚持为民办实事,以“微治理”撬动社区“大幸福”。为解决好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社区以党建为引领,依托楼栋“红邻”聊天室、驿站“红邻”议事坊、社区“红心汇”议事家园,建立了三级议事机制。日常事,楼栋议;忧难事,驿站议;焦点事,家园议。社区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了90%。
“在这个社区,有什么事大家互帮互助,遇到问题和矛盾总有人站出来积极调解,居民们拧成一股绳,共同去爱护我们的家园。”紫御公馆小区“红色业委会”主任廖书钏说。
精准服务 暖心关怀“一老一小”
“大姨,这是您需要的蔬菜,我都买来了,新鲜着呢!”昨日上午,志愿者温红梅拎着一大袋蔬菜,敲响了银海熙岸小区独居老人王瑞丽家的门。
王瑞丽老人今年75岁,老伴因为生病去了养老院,孩子在国外,自己身体不好,出门不便,平时买菜、买药、买生活必需品成了难题。海博社区“晚晴”为老志愿者服务队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为老人提供定制服务。除了帮老人购买日常生活物品外,还根据老人需求陪同去医院、定期上门进行帮扶。“多亏有咱社区的志愿者帮忙照顾,孩子们也没有后顾之忧了。”王瑞丽高兴地说。
如今社区已为6户空巢老人提供了定制服务,社区网格员、志愿者、爱心人士定期入户,为老人提供清洁、理发、买药、上门助医、助浴等个性化精准服务。
“一老一小”,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海博社区挖掘社区达人,成立山东省“人民满意公务员”曹传柳工作室,再通过他招贤纳士,引进社会工作专家、律师、志愿服务团队等,组建了社区治理“幸福顾问团”。社区还成立了社会工作室,以专业知识为依托,用心用情做好“一老一小”服务工作,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9月10日,在社区举办的跳蚤市集上,6岁的张思博小朋友和妈妈一起摆摊。“跳蚤市场不光锻炼了孩子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也让孩子认识到,旧物可以循环利用,从而养成绿色健康的生活观念。”孩子妈妈刘玮说。
在海博社区,像这样有趣的亲子活动,隔三差五就会举办。依托高新区儿童文明实践广场,社区开展以“育见美好·童享未来”为主题的社区亲子共成长项目。自2023年初项目启动以来,海博社区党总支成立了“幼有所育”家长学校,开展了亲子读书会、家长沙龙等家庭家教家风活动6次,营造了儿童健康成长的家庭氛围。社区还利用周末和假期时间,开办“乐享童年”亲子时光营,举办亲子种植、亲子嘉年华、相约趣野餐等活动10余次,让孩子们充分享受课余生活,提高了实践能力。
为了进一步培养儿童“社区小主人”的责任感,海博社区成立“金色童年”儿童志愿服务队,号召更多儿童和家长通过社区志愿服务换取积分,引导儿童参与社区建设、社区治理,助力“儿童友好”社区发展。今年以来,“金色童年”儿童志愿服务队共开展志愿服务18次,参与人数达100余人次。
文明向善 美德建设融入基层治理
不久前,海博社区举办了首届“邻里共享 幸福家园”惠民市集。在众多摊位中,一位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大叔格外引人注目。他手持磨刀工具,为居民提供免费磨刀服务。
“您好,我这几把刀能帮忙磨一下吗?”“放这里吧,先登个记。”前来磨刀的居民络绎不绝,大叔只用两三分钟,一把刀便磨好了。
这位志愿者大叔叫王建华,今年64岁,是保利爱尚海小区的居民。他表示,自己一直热爱公益事业,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区贡献一份力量。“磨刀服务看似微不足道,但它能够解决市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希望通过这个小小的举动,为社区居民带来温暖。”王大叔说。
从磨刀到理发,到健康诊查,再到清理楼栋杂物,如今,在海博社区,志愿服务遍地开花。一点一滴的温暖小事,传递着文明新风,提升着居民的幸福感。“我们将美德信用建设融入社区治理,探索出‘党建+信用+志愿服务’基层治理模式,激发出居民向善向美的热情,促进了社区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张力蕴说。
参加一次公益活动积2分,参加一次义务巡逻积2分,参加一次爱心捐款积5分,与空巢老人帮扶结对积10分……在海博社区志愿服务积分办法中,居民每积满一次20分,可到社区居委会兑换食盐、面巾纸等生活用品;每积满一次30分,可去社区爱心商铺享受9折优惠。小小积分,调动了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促进了社区志愿服务良性发展。
海博社区还推出“楼栋善治”工程,成立36个楼栋党小组,遴选28名党员楼长。针对小区楼栋乱堆乱放问题,由小区党支部和网格助理员组成“文明巡检队”,对每个楼栋的乱堆乱放情况定期巡查、打分,并根据积分多少进行“文明楼栋”“和谐楼栋”“书香楼栋”等评分挂牌。
社区治理专家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晚晴”为老志愿队、睦邻调解服务队、安全巡逻服务队、文明创城宣传队……目前,海博社区已成立12支志愿服务队。在这里,文明的气息浸润着每个角落,处处可感受到美德信用建设带来的“文明脉动”。
来源:YMG记者 信召红 通讯员 郭健 唐琳 摄影报道
供稿单位:马山街道办事处
供稿人:张力蕴
审核人:于洋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