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规划信息>专项规划
索引号: 1137060068482638XU/2023-00445 成文日期: 2023-08-25
发布机构: 高新区教育分局 组配分类: 专项规划

烟台高新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浏览量:

字号:

为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山东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烟台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高新区教育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推进教育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教育系统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牢牢掌握教育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2.坚持以人为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加快补齐发展短板,不断扩大公平、优质、共享的教育供给。

3.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推动教育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4.坚持依法治教。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依法治教、依章治教,倡导科学管理、民主治理,充分发挥学校办学活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

(三)发展目标

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围绕“1223”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统配资源、深化改革、强力保障,以全方位打造高新区教育品牌拉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高新区教育“烟台领先,山东有名”由局部领先到整体领先的跨越,为2035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教育合力。增强学生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推进智育创新,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构建覆盖全区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倡导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提高全民文化素养。

—完善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科学规划布局,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2025年全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10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75%,专任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比例达到88%以上。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继续保持在100%。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到2025年,新建小学6所、初中1所、幼儿园8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缩小校际之间差距。全区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国家优质均衡标准,争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加强项目化管理,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项目学校,规划末打造名校(园)3所。

—强化师资队伍素质提升。有序推进教师队伍优质化建设,不断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善保教的幼儿教师队伍。教师教育和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 2025年末计划引进培育省、市级名师5名,名校(园)长3名。

—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2025年,全区中小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备,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全覆盖,100%的学校达到智慧校园标准,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全面提升。

“十四五”时期全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指标

2020年

2025年

指标属性

学前教育

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

毛入园率(%)

32.42

100

75

100


预期性

预期性

九年义务教育

在校生(万人)

巩固率(%)

0.45

100

1.42

100


预期性

约束性

教师队伍

幼儿园学前教育专业毕业专任教师比例(%)

义务教育阶段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比例(%)

85

96.36

88

98

预期性

预期性

人力资源开发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0.8

11.3


约束性

二、目标任务

(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积极探索“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现代育人方式,聚焦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思想品德、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完善德育工作体系,突出德育实效。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完善学校思政工作机制,改进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切实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打造一支职责明确的德育队伍,建设一支专业全面的班主任队伍,培育一支业务精湛的思政课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队伍。突出德育实效,积极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要求,建立健全立德树人贯彻落实机制,推动全区“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工作。拓宽德育实施途径,夯实课程育人,加强文化育人,强化活动育人,重视实践育人,深化管理育人,完善协同育人。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线,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品德修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大力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全面提升科学素养和生态文明意识。

2.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学习素养,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严格落实国家课程计划,推进学校课程结构研究,建构多元、开放、富有活力的学校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和课堂教学研究,转变“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夯实“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成果。

3.改进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落实体育课程刚性化管理,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保证中小学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锻炼。落实“教会、勤练、场赛”,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达成“健康山东”各项目标任务。推进体育学业水平考试改革,以“运动参与+体质健康测试+运动技能测试”为内容,实行“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综合性评价方式。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保护学生视力,每年至少下降1个百分点,到2030年,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加强中小学校医和心理健康教师的配备,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建立心理健康筛查、干预、跟踪制度。

4.改进学校美育工作。丰富美育课程设置,完善艺术课程教学模式,让每一名学生至少掌握一项艺术特长。持续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学生艺术展演、校园合唱比赛、教师合唱比赛、艺术特色学校建设等活动。依托全区丰富的书法、剪纸、烙画等艺术文化资源,设立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美育实践课程和艺术社团,逐步形成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美育体系,形成“一校一品”示范校、特色校创建发展局面。深化初中艺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改革,逐步将艺术科目纳入中考计分项目。

5.加强劳动教育。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把握劳动教育基本内涵,丰富劳动教育实施途径,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实行“1+1+X”劳动教育课时制度,确保中小学每周不少于1课时,每学年1次集体劳动周;认真实施《烟台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区、示范学校评价标准》,落实劳动清单制度,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

6.推进法治教育、生态教育和国防教育。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宪法为核心,以民法典为重点,深入推进教育普法工作,持续开展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实施青少年学生法育工程,全面提升青少年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校园,积极开展绿色校园建设,提高学校绿化美化水平。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组织实施好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开展好学生国防教育。

(二)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7.大力发展公办园,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科学规划布局,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规划末完成区第二实验幼儿园、益文幼儿园中海园区、益文幼儿园海天园区、阳光幼儿园、阳光辉盛岚湾园、绿地珑台、吾悦广场、理想城八所幼儿园建设。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规范营利性民办幼儿园的发展,2025年全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10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其中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75%,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幼儿园联盟化协同发展新机制,持续深化“公办园+”“强园+新园”“公办园+民办园”共同发展模式,规划末新增2所省级示范园。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树立科学保教理念,杜绝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探索建立幼小衔接有效途径。开展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工作,完善办园质量评估标准,健全分级分类评估体系,定期公布评估结果。发挥优质示范园辐射引领作用,开展强园与弱园、公办园与民办园送教、送课活动,加强保教工作的指导,促进保教质量的提高。

8.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根据新型城镇化、产业布局、人口变化与流动等因素,科学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加快杏坛中学、崇文小学、阳光小学、天越湾小学和金山湾片区小学共5所中小学建设,增加学位6950。适时推进青桦逸景、容大东海岸片区配套学校建设,增加学位2475。根据《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要求,加快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硬件设施、师资配置、学校管理水平、教育质量、普及程度、学业质量、综合素质发展水平等方面再提升,争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探索建立中小学集团化协同发展新机制。全面落实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政策,持续完善招生信息化建设,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贫困家庭子女入学政策,精准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确保每一个适龄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困难、学习困难等原因而失学。

9.支持驻区高校发展。密切驻区高校联系,做高校与高新区经济发展连心桥,支持山东城市服务技师学院更名升格和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发展,积极协助驻区高校解决实际问题。

10.全纳融合的特殊教育。实施第三期特殊教育行动计划,坚持政府主导、普特融合、医教康教结合和多元发展的原则,构建医教康教相结合的管理运行机制和专业服务体系。加强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教学康复设施设备配置。强化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的特殊教育育人模式,不断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促进特殊教育内涵发展。

11.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坚持疏堵结合、综合施策,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和工作统筹,形成综合治理合力。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做好校外培训机构经营行为、预收费、风险保障金日常监管,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全面规范校外培训秩序,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三)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师资保障

1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师德养成教育,建立师德师风学习宣讲培训机制,继续推进中华文化涵养师德提升工程。健全教师队伍信用体系,落实教师教育惩戒制度,落实教师宣誓和荣退制度。加强师德考核评价管理,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实施办法,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首要标准。发挥师德标兵、最美教师等多项评定的引领作用,激励教师充分彰显师德精神。

13.开展“名师”培养工程。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为目标,对教师实行每5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分级实施中小学校长全员培训,落实好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实施办法,实施幼儿园园长任职岗前培训。采取名师异校送教和同上一节课的方式送教进校引领教师发展。大力推行校本教研,促进教师自主发展。持续推进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以“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市级高级研修班等高端培训项目为引领,加大教育尖端人才的培养力度。扎实推进烟台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以工作室活动为抓手,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一体化培养,带动全区教师、校长专业成长。面向全体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培养人选开展“教学大比武”活动,以赛代训、以赛提质,推动其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到2025年,引进培育名师5名、名校(园)长3名。

14.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全面优化编制、人社部门核定总量,教育部门统筹分配的编制、岗位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教师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年度考核、聘期考核,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建立以课时量为导向的教师激励约束管理体系,把教师完成规定的课时量和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作为教师资格注册、职称评审、专业技术岗位聘任、评先树优和考核评价的必要条件。完善中小学教师招聘制度,完善符合教育行业特点的中小学教师招聘办法,推行“面试前置”招聘方式,强化对新招聘人员的品德考察,加大中小学短缺学科教师、特殊教育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补充力度。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完善符合中小学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实现职称与教师聘用衔接。

(四)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以内涵发展为教育品质提升提供高质量保障

15.全面推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整体把握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大方向、大背景,统筹规划、分期推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循按育人为本、课程立意、学习中心三大基本理念,探索课堂育人方略,优化课堂结构,丰富学科育人方法论,为教师从标准化教学走向个性化学习提供基本路径参照。以单元课例、课时课例为载体,优化课堂细节,带动基层学校自主蜕变,指导一线教师主动发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将激发、引导和促进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动自律的学习放置于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确立学习目标、研究课堂结构、探索教学策略、审视教学效果;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做好学情的及时即时与全程全面调研与回馈,着力构建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新样态,打造新时代课堂教学改革的区域样板。

16.提升教育科研核心品质。强化教育科研机构自身建设,提升教科研人员在专业阅读、调查研究、课题指导、学术写作等方面的能力与水平,建设学习型、研究型、服务型教育科研机构。牢固树立科研先导思想,深入探索教育规律,以“回到学科、回到学校”为根本遵循,降低研究重心,实施教研员重点联系学校制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持续深化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中小学差异教育、学校课程整体性建设等区域重大、重点研究项目,充分发挥已有研究成果在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育生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打造区域教育科研范式,引领提升区域教育品质。

(五)持续推动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创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展

17.提升教育信息化基建水平。落实国家和山东教育网络建设部署,实施教育城域网升级改造,推进IPV6、5G等新一代互联网应用。推动智慧校园建设,强化校园电视台、智能教室、数字化实验室、数字图书馆、STEAM空间等建设,打造智慧后勤、智慧安防、智慧场馆等,到2022年全区智慧校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规划末达到100%。继续实施网络安全保障工作,做好教育网络安全监测和安全等级保护全覆盖。

18.实现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深化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推进30个微能力点在课堂广泛运用。充分发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建设具有学科的生成性、高品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按照国家要求,在中小学阶段逐步开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管理、师资培训、辅助教学、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开展创客教育示范校创建活动,打造出一批有特色和影响力的校园创客空间。按照市局总体部署,构建统一的基础信息数据平台,实现学生、教师、教育机构数据及时全面入库、动态监管、开放共享。围绕教学方式变革、学习模型构建、学业诊断评价、学科质量监测等,分析挖掘教育大数据潜在价值,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数据支撑。

19.深化实验教学创新应用。加强实验室标准化建设,配齐配足实验教学装备,强化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拓展实验室功能。规范实验教学课程实施,创新实验教学方式,开齐开足开好实验课。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实验技能培训,明确实验教师职责。深化实验教学专项课题研究,发挥实验操作考试正确导向作用。加强实验教学经费投入,强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六)紧扣2035教育现代化奋斗目标,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创新优化教育政务服务。做好行政审批划转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服务工作。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提高网上办理深度,全面推行“一网通办”,推进政务资源信息整合、数据共享,提高“互联网+”服务能力。落实容缺受理、告知承诺服务制度。持续开展减权放权、减证便民,推进“证照分离”工作。深入推进信用监管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21.推动依法行政,全面落实“五公开”工作机制,推进教育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畅通与群众互动渠道,保障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引导”的工作责任制,做好教育舆情处置工作。加强教育行政执法工作,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完善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落实法治副校长制度,提高学校治理水平。

22.扎实开展“双减”工作。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即“双减”)工作的决策部署,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让校外教育培训回归育人正常轨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建立作业统筹监管和激励约束机制,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面保障,健全经费保障机制,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构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发展长效机制,严格校外培训机构审批和监管。扎实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将“双减”工作列入对学校规范办学评价体系。

23.加强教育督导。坚持检查和指导相结合,对各类学校开展经常性督导,指导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强化教育督导结果运用,落实整改、促进、问责等制度,切实提高评估检测与评价的使用效能。完善督导责任区制度和督学责任制度,加强兼职督导队伍建设。落实教育督导工作经费。

24.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加强中小学校家委会和家长学校建设,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家校社协同育人课程体系。实施家校共育行动计划,完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落实教师家访制度,通过家访交流学生情况、宣传教育政策、联合制定育人策略。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在反映家长诉求、补充教育资源、参与学校管理、监督学校运行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优化家庭教育联络员、专兼职教研员队伍,发展壮大家庭教育讲师团、家庭教育指导师工作室和骨干班主任队伍,打造家庭教育专业指导团队。

三、保障机制

25.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重要作用。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政治责任,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加强学校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形成“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基层党建格局。加强党史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教师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争做“四有”好老师的示范标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教育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导权、话语权。

26.完善教育投入长效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确保“两个只增不减”。加强教育财务内控,按照财务相关法规实施预算执行和财务收支,配合上级部门开展专项资金审计。加强对学校资产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和招投标制度。

27.维护安全稳定。完善学校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健全教育领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整治双重机制。贯彻《学校安全工作大纲》,不断健全“风险、责任、整改”为一体的全链条、全闭环学校防控体系。落实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安防基础建设达标要求。推进安全智慧管理平台建设和使用。强化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确保消防安全、校舍安全、校车安全、食品安全,狠抓防溺水教育,完善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安全教育方式,加强生命安全教育,加强对师生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和管理。做好教育系统稳定工作。

28.营造良好环境。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广泛凝聚共识,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区、家庭和社会公众,多形式多途径参与和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加强教育政府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加强舆论宣传引导,传播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汇聚教育发展正能量。加强对社情舆情的分析研判处置,将社情民意及时反映到教育决策管理中,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主动参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