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攻坚看高新】烟台高新区增强“智汇高新”效能 建设人才集聚高地

日期:2023-05-23  信息来源: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访问量: 
字号: 分享到:

烟台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坚持“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兴产业”,实现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新突破。在2022年度全省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中,烟台高新区在160个开发区中排名第11位,其中,人才工作列全省开发区第一位,成为高新区加快发展、争先进位的突出优势。

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打好招才引智“主动仗”

聚焦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工业设计等特色优势产业,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双轮驱动”,实现“项目落地带动人才技术引进,人才技术引进推动项目落地”的互促互动,构建起“产业链”与“人才链”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加快布局建设重点片区“筑巢引凤”。探索“政府规划园区、央企带资建设、项目拎包入驻”模式,实现“以工程换资金、以园区招项目、以时间保收益”,与中建、中交等央企达成协议,布局打造工业设计小镇、卫星产业园、航空航天产业园等七大片区。引进香港嘉年华,策划规划酒店、商业设施及人才公寓建设,打造创意生活社区;启动建设中国工业设计联合创新学院,进一步促进创新应用人才聚集。全区共集聚工业设计研发和制造人才100余人,小镇建成运营后,预计实现工业设计服务产值100亿元,将汇聚上千名顶尖设计人才、上百家高端创新机构与平台。发挥产业人才优势“引凤筑巢”。充分发挥生医药、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的人才和资源优势,按照“专人专业专班”模式,与航天513所、绿叶制药等链主企业合署办公、实体运行、链条招商,引进生物医药产业链项目20余个、总投资17.2亿元,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近百亿元;引进中科睿格星云星座、卫星产业园等航空航天产业链项目13个、总投资约55亿元,航空航天产业产值达到50亿元。全区医药健康、航空航天等特色主导产业人才占比达到81.3%,为重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优化服务延链补链“强巢生凤”。用好中韩产业园、国际招商产业园等国家级、省级对外开放载体,发挥艾多美龙头带动作用,制定产业链专项配套政策,借助韩资企业“抱团效应”,力促相关配套企业集中落地,先后引进上下游产业链配套企业8家、关联项目11个,全区韩资企业达到40家,是中韩产业园成立前的6倍。今年艾多美拟增资1000万美元建设外资企业研发中心,预计新增海内外人才数百名,博士20余名。

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构筑引才聚才“强磁场”

加快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70家,占全市1/6,2022年度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一家,国家级孵化载体达到8个、占全市1/3,培育规上工业企业53家、省级瞪羚企业11家、省级“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1家、人才集聚度、贡献度持续提升。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健全完善集科研创新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中介机构、投融资机构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全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培育壮大一批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新增高企31家,总数达到205家、占全市1/8,位列全省开发区第5位。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工程研究中心、“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各3家,获批省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1个,1个国家一类新药获批上市,国内首个基于 VLP 技术路线新冠疫苗进入Ⅲ期临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11.5%,是全市平均水平4倍以上,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省专利技术转移转化试点园区。搭建多元化人才交流渠道。精心组织世界工业设计大会、中日韩工程技术大会生物医药分会等活动20余场,吸引近千余位人才来区对接洽谈。创新“人才飞地”,按照“人才科创在北京,项目注册、成果转化、纳税贡献在烟台”的新模式,打造全市首个“北京中关村·烟台协同创新中心”,入驻优质企业30余家,年实现纳税3000万元以上;与韩中科技创新中心共建韩国海外孵化器,入驻韩资企业10余家。

打出人才惠企政策组合拳

壮大留才惠才“梧桐树”

力求政策最优,出台《深化拓展“蓝海英才计划”实施办法》等人才新政,设立1亿元引才基金,扩大购房补贴范围,提升补贴标准,实现从专科到博士、从新毕业到在职工作的新老人员全覆盖,最高给予一次性30万元购房补贴,达到全省覆盖面最广、补贴标准最优。力求兑现最快,严格落实各级人才政策,做到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审核、第一时间足额兑现,1.2亿元人才项目资金全部高效足额兑现,释放人才政策红利。力求惠企最广,出台突破发展工业经济、鼓励发展总部经济、培育市场主体、强化科技支撑4项全覆盖惠企政策,筛选205家规上工业及高新技术企业由县级领导和部门共同包保,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惠企政策,支持企业聚才用才,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力求成效最好。全区新增硕士以上人才700人,新增国家、省、市级高端人才20人,总数达到241人、占全市1/3。开发科研助理岗位近600个、吸纳应届毕业生近400人,得到科技部来信表扬。

供稿单位:区党群工作部

供稿人:芦洋

审核人:于金光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